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企业家,老师们、同学们:
在即将迎来新年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由鹿城区妇联、鹿城区女企业家协会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联合发起的第四届“金瓯工程”扶贫助学结对仪式,举行人文系师生“爱心基金”捐助仪式。我谨代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院长室表示诚挚的祝贺!代表全院7600多名师生,向前来参加仪式的各位领导和企业家们、向人文系的广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推进,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是,矛盾总是难以避免,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贫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我国当前的基尼系数是0.46,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快步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受教育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这就提高了高校的贫困生比例。据统计,我们学院7100多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中有45%来自农村,这其中又有25%来自贫困山区,实际贫困生达800多人,约占学生总数的12%,特困生268人,占学生总数4%。有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元,家中每个月只能寄给孩子100元的生活费。
为了帮助经济上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学院一方面采取措施,历年来投入200多万元,积极完善“奖、贷、助、补、减”的助学体系,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先注册、后缴费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向社会呼吁,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支持,如泰力集团、申瓯集团、温州乐园有限公司等,特别是得到了鹿城区妇联、鹿城区女企业家协会的大力支持。“金瓯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已经有近200多人次(第一届资助36位学生,第二届资助51位学生,第三届资助58位学生,本届55人)的贫困生得到了资助,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既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也为他们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譬如,在第三届“金瓯工程”结对的58位同学中,已经毕业的学生14人,在校生44人。毕业生中有6人获得院、系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在校生中有11人获得了英语四级证书,17人获得了英语三级证书,41人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24人获得学院奖学金,16人荣获三好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在院、系学生组织中担任职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座的企业家和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爱心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你们的善举、义举,是一个社会光彩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你们对这些学生的资助,不仅是简单的扶贫济困,而且是对不屈从于命运的勇敢者的认可和勉励。谢谢你们!
借此机会,我想就学院的扶贫助学工作提三点要求:
第一、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和导向作用。立即着手制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接受社会扶贫助学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要明确职能部门与各系的职责分工、扶助对象怎么筛选、采取什么扶助形式、扶助资金如何管理以及如何开展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受助学生要签订承诺书。今后,各系操作的扶贫助学项目都要上升到学院层面来进行,但可以有所侧重。
第二、职能部门和各系要注重过程管理。要把扶贫助学工作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利环节来抓,要注意树立典型、积累材料,要建立受助学生的专门档案并安排专人保管,不允许擅自对外公布名单。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认真做好与企业家的日常联络,要做好受助学生在校表现的反馈工作。
第三、希望今天受助的同学们,牢记社会和学院的期望,牢记企业家们的关爱,把生活贫困作为精神财富、作为磨练意志的宝贵经历,化感激之情为成才之志,变报恩之心为力量之源,潜心求学,坚忍不拔,务必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素质,回报社会、回报学院、回报企业家们的关爱之情。从本届“金瓯工程”开始,学院希望受助的同学在有经济能力后将受助款回馈到“金瓯工程”专门基金,并期望得到同学们的诚信回应。
最后,祝愿我们的“金瓯工程”和人文系的“爱心基金”蓬勃发展!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