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7日《温州日报》林慎 徐勒军报道)
“今年暑期实践,我有了很多特别的体验:睡几张课桌拼起来的‘床’;自己独自掌勺;每天早出晚归跟农民朋友打交道……”温州医学院陈美琴同学这样说。今年,我市上万名大中专院校学生投入到“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共建和谐温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记者从市区各高校了解到,走向田野,服务新农村,成了今年我市很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选择。
暑假一开始,温州医学院就组织了共建新农村社会实践服务团。其中,由15名学生组成的一支小分队赴瑞安各乡镇担任农村指导员助理。经过几天的适应期后,他们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大家利用自身文字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分担了指导员的一部分工作,同时也较深入地接触了农民,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的现实。
日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农民信箱”建设实践服务队一行来到鹿城区藤桥镇、上戍乡、岙底乡等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推广“农民信箱”。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也为文成县珊溪镇农民送去了“浙江农民信箱”的科普知识。据悉,由于信息闭塞给珊溪镇村民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不便,比如对台风的来临预先不了解,造成农作物的损失;不会使用网络,农作物销售渠道狭窄等。因此,大学生们为当地农民举办了“农民信箱”培训讲座,还一对一、手把手地帮村民们现场注册农民信箱,并进行现场演示与操作。“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名村民听了我们的讲座。在培训会上,那些村民可认真了,一直挺直腰杆,聚精会神的,不放过我们给他们的任何一点信息。”一位队员说。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专业的“义务家电维修小分队”则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免费为洞头县元觉乡的村民维修电器,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村民免费维修了上百件电器产品,深受村民欢迎。 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们有了最真实的感动。温大城市学院“关注新贫困大学生”社会实践队的周双燕告诉我们:“我们这次暑期实践几乎跑遍了永嘉的各个偏远乡镇,搜寻了103名大一贫困新生。这些孩子有着和城里孩子不一样的经历,他们大多每逢寒暑假就会尽量出去打工赚学费,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乐观,让我们十分感动。”
据悉,市区各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走进农村,服务新农村的形式丰富多彩。温州医学院“诊脉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医疗分队联同苍南县灵溪镇卫生局、苍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前往新安乡为当地群众义诊;温州大学“走进农村,激昂青春”实践队赴永嘉县鲤溪乡进行了“一对一”帮困助老活动;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手拉手”微笑行动实践队在横坑乡开展“慰问贫困户家庭”活动等等。温州团市委负责全市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负责人余小燕介绍说,服务新农村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的有效载体。
走出象牙塔,走向田野,让大学生看到了书本以外更广阔的社会。
相关链接:
http://www.wzrb.com.cn/system/2006/07/27/100156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