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5日《温州日报》今周教育报道)
每年高校招考,志愿的填报着实让不少考生与家长犯难。有一个“奇怪”现象,一些社会需求好、就业热门的专业,报考者不多;而就业相对难些的专业报考者爆满,但毕业时常面临求职难,甚至学非所用。
产生这样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从事高教工作二十多年的体会,对家长、考生谈几点认识。
认识当代的大学与人才
1、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当代大学从培养目标来看,可分为两类:研究型(为主)的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为主)的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前者是少数的,而且它培养的人才中相当比例也是应用型的;后者是多数的,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2、当代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高考录取率已高达70~80%,上大学已不是“独木桥”,而是一条康庄大道。
不同层次准确定位
从康庄大道进入高校的学子们基础相差较大,培养方向也不相同。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准确定位。
高分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其他素质,可选择研究型或应用型目标,这两者虽然不一定矛盾,但是考虑就业,在专业选择上会有变化。
考分中段的同学,普遍性目标应是应用型方向,选择以管理见长或是以技术见长。但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技术见长者社会需求量大。
考分偏低的同学,在志愿选择上,更要强化就业意识,一技之长是自己服务于社会、在社会立足的基石。这些同学不能不切实际,追求过高目标,难以实现;不要气馁,各类型、各层次的高校都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只要自己定位准确,不懈努力,肯定会走出一条成才发展的人生道路的。